小毛豆的天空

星期四, 10月 21, 2004

恐怖份子/殺手不見血

植物殺手-薇甘菊的反思(一)
薇甘菊(菊科,假澤蘭屬),學名(Mikania micrantha Kunth),英文名(Mile-a-minute Weed),莖細長,匍匐或攀援,多分枝,葉三角狀卵形,基部心形,花白色,頭狀花序,花期11-12月。現廣泛擴至南亞,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許多國家。
源自中南美洲之M. micrantha Kunth 於1950年以後,被引入南亞及東南亞為地被植物;幾十年來已由引種地區向外擴散,在南亞、東南亞、大陸廣東、大洋洲島嶼及澳洲北部等地區造成高度危害,如毛里求斯、印度、孟加拉、 斯里闌卡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及菲律賓。亦廣泛出現在太平洋諸島嶼;巴布亞新幾內亞、澳洲昆士蘭北部亦有發現。
1984年薇甘菊在深圳開始發現之後,現已擴散至珠江三角洲以及粵東、西地方。在香港很多地區均可發現它存在。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質或稍木質藤本,具趨光性特性,生長茂盛之處,生境均具有光照較強的特點,在光照較差的林內,生長會較差。它以其生長速度快而著稱,一天的生長速度可達20厘米,單一植物可在數月內覆蓋25平方米面積固有「一分鐘一英里Mile-a-minute weed」之稱。它繁殖能力特強,因其兼有性和無性兩種繁殖方式。其莖節和節間都能生根,每節的葉腋都可長出一對新枝,形成新植株。而它種子細而輕,每千粒種子重量不足1/10克(0.00892克),很容易借助外來因子傳播擴散。這些優勢使它具高生產力,生物量和表面覆蓋能力。當它攀上灌木和喬木後,就算枯了,整株覆蓋也使被附植物因光合作用受破壞缺營養而死,尤對密度小的次生林、風景林危害最為嚴重,這使生態系統遭到極大的破壞,故薇甘菊有「綠色癌症」稱號。國際保育聯盟(IUCN)已將M. micrantha Kunth列入全球100種最具危害力之外來侵佔性物種。
這生態事件帶給我們和有關部門的反思是:於引進任何動植物前應對其生物、生態特性作詳細評估;避免隨便偷運牠們作寵物、野味或盆栽木材之用。以免對本土動植物、生態環境、漁農林業經濟及人類健康(變種細菌病毒感染)構成不可彌補的破壞。
        

參考文獻
蔣慕琰,徐玲明,陳永富(2002).入侵植物小花蔓澤蘭之確認,植物保護
會會刊:44,61-65.http://public.tactri.gov.tw:8132/pdf/ppb44-1-6c.pdf

李振宇,解焱(2002).中國外來入侵種.北京:中國林業出版社.

韓詩疇,李開煌,羅莉芬,劉文惠,陳巧賢,彭統序,李麗英(2002).菟
絲子致死薇甘菊,昆蟲天敵:24(1),7-12.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